您在這裡

老子道德經導讀:巧用第二十七

Jack 在 週六, 05/09/2015 - 11:34 發表

【經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帛書甲本:善行者无勶迹,□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以檮,善閉者无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明。故善□□□之師,不善人善人之也。不貴其師,不愛其,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帛書乙本:善行者无達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檮,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无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亓師,不愛亓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翻譯】

善於行路者不會留下車行的痕跡。善於言語的人說話不會有語病。善於算數的人不需使用籌策來計算。好的門鎖沒有關鍵,無法開啟。善於結繩者沒有約束而無法解開。所以聖人經常善於幫助人,因此沒有被遺棄的人。常善於救濟萬物,因此沒有被遺棄的事物。這叫做與道德同明。所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是善人的資源。不珍貴他的老師,不愛惜他的物資,就算聰明,也是迷失了道路。這個就是道的簡要玄妙之處。

【釋義】

善行無轍迹,

善於行路者不會留下車行的痕跡。

河上公注: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門,故無轍跡。

王弼注:順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無轍迹也。

善言無瑕讁,

善於言語的人說話不會有語病。

瑕讁:即瑕瓋,說話的瑕疵,即語病。《呂氏春秋》:「寸之玉必有瑕瓋。」瑕與瓋都是玉的斑點,瑕疵。

河上公注:善言謂擇言而出則無瑕疵,讁過於天下也。

王弼注: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讁可得其門也。 

善數不用籌策;

善於算數的人不需使用籌策來計算。

善數:善於算數,「數」河上公本作「計」。

籌策:古代算數用的用具,以竹策為之。

河上公注:善以道計事者,則守一不移,所計不多則不用籌策而可知也。

王弼注:因物之數,不假形也。

善閉無關揵而不可開,

好的門鎖沒有關鍵,無法開啟。

閉:閉原為關門的意思,這裡作名辭,為門鎖。《說文》:「閉,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關揵:或作關楗、關鍵。指門鎖的公母(牝牡)、開關。《說文》鍵字段注:「謂鼎扃也。以木橫關鼎耳而舉之,非是則旣炊之鼎不可舉也,故謂之關鍵,引申之爲門戶之鍵閉。門部曰:關,以木橫持門戶也,門之關猶鼎之鉉也。」《說文》:「楗限門也,从木建聲。」段注:「《月令》:脩鍵閉,愼管籥。注曰:鍵牡、閉牝也。管籥,搏鍵器也。《周禮.司門》:掌授管鍵以啓閉國門,先鄭云:管謂籥也,鍵謂牡。按:楗閉卽今木鎖也,諸經多借鍵爲楗,而《周禮.司門》作管蹇。先鄭云:蹇讀爲鍵,今本乃互易蹇鍵字。」

河上公注:善以道閉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門戶有關揵可得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於結繩者沒有約束而無法解開。

河上公注:善以道結事者,乃可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也。

王弼注:因物自然,不設不施,故不用關楗繩約而不可開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所以聖人經常善於幫助人,因此沒有被遺棄的人。

河上公注:◎聖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在命。 ◎使貴賤各得其所也。

王弼注:聖人不立形名以檢於物,不造進向以殊棄不肖,輔萬物之自然而不為始,故曰無棄人也。不尚賢能,則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則民不為盜。不見可欲,則民心不亂。常使民心無欲無惑,則無棄人矣。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常善於救濟萬物,因此沒有被遺棄的事物。

河上公注:◎聖人所以教民順四時以救萬物之殘傷。 ◎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之如一。

是謂襲明。

這叫做與道德同明。

襲明:襲可解釋作因襲,沿襲,襲明謂因襲、遵循道德之明。襲也可做為合、入,襲明即合明或入於明。《莊子.大宗師》「以襲氣母」疏:「襲,合也。氣母者,元氣之母,應道也。」司馬云:「襲,入也。」襲也可做習的假借,習明者習於明。另依帛本應作「神明」。甲本作「明」,乙本作「申明」,《說文》:「申,神也。」應是神之假借。

河上公注:聖人善救人物,謂襲明大道也。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所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是善人的資源。

此引申聖人無棄人,無棄物,人無論善與不善皆有其用。

河上公注:◎人之行善者,聖人即以為人師。 ◎資,用也。人行不善,聖人猶教導使為善,得以給用也。

王弼注:◎舉善以師不善,故謂之師矣。 ◎資,取也。善人以善齊不善,以善棄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不珍貴他的老師,不愛惜他的物資,就算聰明,也是迷失了道路。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因智而害人害物,因此說是「大迷」。

河上公注:◎獨無輔也。 ◎無所使也。 ◎雖自以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

王弼注:雖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這個就是道的簡要玄妙之處。

 

河上公注:能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