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精華第五

Jack 在 週一, 02/25/2013 - 11:34 發表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書籍首頁: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林於錦 校對提供


董子春秋繁露卷第三

精華第五

《春秋》慎辭,謹於名倫等物者也。是故小夷言伐而不得言戰,大夷言戰而不得言獲,中國言獲而不得言執,各有辭也。 (小夷言伐如狄伐邢伐鄭之類是也大夷言戰如戰泓戰柏莒之類中國言獲如戰於韓獲晉侯之類僖二十八年晉侯執曹伯執衛侯蓋伯討也) 有小夷避大夷而不得言戰,大夷避中國而不得言獲,中國避天子而不得言執,名倫弗予,嫌於相臣之辭也。是故大小不踰等,貴賤如其倫,義之正也。

大雩者何?旱祭也。 (桓五年大雩始見經) 難者曰:大旱雩祭而請雨,大水鳴鼓而攻社, (莊二十五年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 天地之所為,陰陽之所起也。或請焉,或怒焉者,何?曰:大旱者,陽滅陰也。陽滅陰者,尊厭卑也,固其義也,雖大甚,拜請之而已,敢有加也? (舊本作無敢有加也案劉昭注續漢志及文獻通考引此皆無無字今從之) 大水者,陰滅陽也。陰滅陽者,卑勝尊也,日食亦然。皆下犯上,以賤傷貴者,逆節也,故鳴鼓而攻之,朱絲而脅之,為其不義也。此亦《春秋》之不畏強禦也。 (不畏二字舊本作為字今亦依劉昭注改正) 故變天地之位,正陰陽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難,義之至也。是故脅嚴社而不為不敬靈,出天王而不為不尊上,辭父之命而不為不承親,絕母之屬而不為不孝慈,義矣夫。難者曰:《春秋》之法,大夫無遂事。 (僖三十年傳事見下) 又曰: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 (莊十九年傳事見下) 又曰:大夫以君命出,進退在大夫也。 (襄十九年晉士匄侵齊至榖聞齊侯卒乃還傳) 又曰:聞喪徐行而不反也。 (宣八年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傳) 夫既曰無遂事矣,又曰專之可也。既曰進退在大夫矣,又曰徐行而不反也。若相悖然,是何謂也?曰:四者各有所處。得其處則皆是也,失其處,則皆非也。《春秋》固有常義,又有應變。無遂事者,謂平生安寧也。 (案說苑安寧作長經) 專之可也者,謂救危除患也。進退在大夫者,謂將率用兵也。徐行不反者,謂不以親害尊,不以私妨公也。此之謂將得其私,知其指。故公子結受命往媵陳人之婦,於鄄道生事,從齊桓盟,《春秋》弗非,以為救莊公之危。 (莊十九年) 公子遂受命使京師,道生事之晉,《春秋》非之,以為是時僖公安寧無危。 (僖三十年舊本下多而救二字) 故有危而不專救,謂之不忠;無危而擅生事,是卑君也。故此二臣俱生事,《春秋》有是有非,其義然也。齊桓挾賢相之能, (挾本或作仗非仗乃杖之俗字) 用大國之資,即位五年,不能致一諸侯。於柯之盟,見其大信,一年而近國之君畢至,鄄幽之會是也。 (莊十三年盟柯十四五年會鄄十六年同盟於幽) 其後二十年之閒亦久矣,尚未能大合諸侯也。至於救邢衛之事,見存亡繼絕之義,而明年遠國之君畢至,貫澤、陽榖之會是也。 (閔元年僖元年救邢僖二年城楚是救衛也貫澤之盟江人黃人皆至亦在二年三年會陽榖江黃亦至) 故曰親近者不以言,召遠者不以使,此其效也。其後矜功,振而自足,而不修德, (僖九年葵之會傳曰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 故楚人滅弦而志弗憂,江黃伐陳而不往救, (滅弦在僖五年伐陳在四年) 損人之國而執其大夫,不救陳之患而責陳不納, (僖四年齊人執陳轅濤塗因陳人不欲齊師反由己國故也不納本或作不離訛) 不複安鄭,而必欲迫之以兵, (伐鄭在僖六年) 功未良成而志已滿矣。故曰:「管仲之器小哉!」此之謂也。自是日衰,九國叛矣。

《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是故逄丑父當斮,而轅濤塗不宜執,魯季子追慶父,而吳季子釋闔廬。 (閔二年公子慶父出奔莒公羊於公薨傳云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後慶父欲求入魯季子不許於是抗輈經而死釋闔廬見襄二十九年吳子使札來聘傳) 此四者罪同異論,其本殊也。俱欺三軍,或死或不死;俱弒君,或誅或不誅。聽訟折獄,可無審邪!故折獄而是也,理益明,教益行。折獄而非也, (此句本或無而字) 闇理迷眾,與教相妨。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其事異域,其用一也,不可不以相順,故君子重之也。

難晉事者曰:《春秋》之法,未踰年之君稱子,蓋人心之正也。至里克殺奚齊,避此正辭而稱君之子,何也? (僖十年) 曰:所聞《詩》無達詁,《易》無達占, (本亦作吉) 《春秋》無達辭,從變從義,而一以奉人。 (疑當作奉天) 仁人錄其同姓之禍,固宜異操。 (本或作易操) 晉,《春秋》之同姓也。驪姬一謀而三君死之,天下之所共痛也。本其所為為之者,蔽於所欲得位而不見其難也。《春秋》疾其所蔽,故去其正辭,徒言君之子而已。若謂奚齊曰:嘻嘻!為大國君之子,富貴足矣,何以兄之位為欲居之,以至此乎云爾。錄所痛之辭也。故痛之中有痛,無罪而受其死者,申生、奚齊、卓子是也。惡之中有惡者,己立之,己殺之,不得如它臣之弒君者,齊公子商人是也。 (文十四年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傳曰此未踰年之君也其言弒其君何已立之以殺之成死者而賤生者也) 故晉禍痛而齊禍重。《春秋》傷痛而敦重,是以奪晉子繼位之辭與齊子成君之號,詳見之也。

古之人有言曰:不知來,視諸往。今《春秋》之為學也,道往而明來者也。然而其辭體天之微,故難知也。弗能察,寂若無; (寂本或作與寂同俗本云一作蒙非也) 能察之,無物不在。是故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連之,見一空而博貫之,則天下盡矣。 (空與孔同) 魯僖公以亂即位,而知親任季子。季子無恙之時,內無臣下之亂,外無諸侯之患,行之二十年,國家安寧。季子卒之後,魯不支鄰國之患,直乞師楚耳。僖公之情非輒不肖而國衰益危者,何也?以無季子也。以魯人之若是也,亦知它國之皆若是也。以它國之皆若是,亦知天下之皆若是也。此之謂連而貫之。故天下雖大,古今雖久,以是定矣。以所任賢,謂之主尊國安。所任非其人,謂之主卑國危。萬世必然,無所疑也。其在《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夫鼎折足者,任非其人也。覆公餗者,國家傾也。是故任非其人而國家不傾者,自古至今未嘗聞也。故吾按《春秋》而觀成敗,乃切悁悁於前世之興亡也。任賢臣者,國家之興也。夫知不足以知賢,無可柰何矣。知之不能任,大者以死亡,小者以亂危,其若是何邪?以莊公不知季子賢邪?安知病將死,召而授以國政。 (見三十二年傳) 以殤公為不知孔父賢邪?安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 (見桓二年傳) 二主知皆足以知賢,而不決,不能任。故魯莊以危,宋殤以弒。使莊公早用季子,而宋殤素任孔父,尚將興鄰國,豈直免弒哉。 (舊本作豈值弒哉誤) 此吾所悁悁而悲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