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必仁且知第三十

Jack 在 週五, 03/01/2013 - 07:50 發表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書籍首頁: 

 

  閱讀古書, 2, 3, 4, 5, 6

林於錦 校對提供


董子春秋繁露卷第八

必仁且知第三十

莫近於仁,莫急於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則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辯慧獧給,則迷而乘良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將以其材能以輔其邪狂之心,而贊其僻違之行, (次以字衍邪狂疑當作邪枉) 適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惡耳。其強足以覆過,其禦足以犯詐,其慧足以惑愚,其辨足以飾非,其堅足以斷辟,其嚴足以拒諫。此非無材能也,其施之不當而處之不義也。有否心者,不可藉便執,其質愚者不與利器。《論》之所謂不知人也者,恐不知別此等也。仁而不智,則愛而不別也;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故仁者所以愛人類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何謂仁?仁者㦧怛愛人,謹翕不爭,好惡敦倫,無傷惡之心,無隱忌之志,無嫉妒之氣,無感愁之欲,無險詖之事,無辟違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氣和,其欲節,其事易,其行道故能平易和理,而無爭也。如此者謂之仁。

何謂之智?先言而後當。凡人欲舍行為,皆以其知先規而後為之。其規是者,其所為得,其所事當,其行遂,其名榮,其身故利而無患,福及子孫,德加萬民,湯武是也。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所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絕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故曰莫急於智。智者見禍福遠,其知利害蚤,物動而知其化,事同而知其歸,見始而知其終,言之而無敢嘩,立之而不可廢,取之而不可舍,前後不相悖,終始有類,思之而有復,及之而不可厭。其言寡而足,約而喻,簡而達,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損。其動中倫,其言當務。如是者謂之智。

其大略之類,天地之物有不常之變者,謂之異,小者謂之災。災常先至而異乃隨之。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詩》云「畏天之威。」殆此謂也。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見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謹案災異以見天意。天意有欲也,有不欲也。所欲所不欲者,人內以自省,宜有懲於心;外以觀其事,宜有驗於國。故見天意者之於災異也,畏之而不惡也,以為天欲振吾過,救吾失,故以此報我也。 (報舊本作救訛) 《春秋》之法,上變古易常,應是而有天災者,謂幸國。孔子曰:「天之所幸,有為不善而屢極。」 (文似不了) 楚莊王以天不見災,地不見孽,則禱之於山川,曰:「天其將亡予邪?不說吾過,極吾罪也。」 (楚莊王以四字舊本作且莊王曰訛今改正) 以此觀之,天災之應過而至也,異之顯明可畏也。此乃天之所欲救也,《春秋》之所獨幸也,莊王所以禱而請也。聖主賢君尚樂受忠臣之諫,而況受天譴也? (錢云後一段疑本在二端篇脫在此)